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与名师一起阅读 | 名著中的学科作文:从类人猿到人类『 钟传祎』

点上方 蓝字 ▲ 关注订阅 学科作文
学科作文教案已申请专利
未授权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公立学校可合作免费送教 商用请加盟购买授权
名著中的学科作文:从类人猿到人类
『 钟传祎推荐 』
编选记:这是美国著名历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代表作,这部历史名作闻名全球,成为很多世界名校的教科书,也是全球史潮流的奠基性杰作,上个世纪90年代成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教学的首要参考教材,问世40多年以来,畅销不衰,不断再版,也被称为“经典中的经典”,甚至被称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本书之一,可见其地位和价值,高山仰止。这部历史著作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这首先得益于作者表达的清晰和准确,他用文字建构一个宏大的历史框架,在这个框架中摆放着各种历史的画册,每个画册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你打开一个画册,看了历史的一个图景,慢慢展开,有细节,有故事,脉络清晰,前后呼应,并引发现实的思考。行文简洁,叙述、描写、说明相得益彰。节选的《从类人猿到人类》,用简要的语言梳理了地球演变史和生命进化史,并指出人类进化中的关键因素,指出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中的不平衡,引发思考。读起来很有代入感,让历史不在枯燥。从类人猿到人类
节选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一编第一章
我们所在的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太阳只不过是我们银河系中上百亿颗恒星中的一颗,而银河系又只是整个宇宙几百万个星系中的一个。比较好记的一个类比就是,地球在宇宙当中小得就像太平洋上的一粒尘埃。地球形成于约50亿年以前,而大约40亿年前地球上才出现最早的生命,即原生的单细胞生物。尽管人们历来都认为这种原始的生命与非生物有着质的区别,但现在的科学家们已不再接受这种将生物与非生物截然分开的观点,而把生物看做是由非生物自然进化而来的。他们按照组织的分类等级标准将所有的物质加以分类;无机物就是在这一组织的某一等级转变为有机物的。说得具体些,电子、质子和中子相结合,形成各种原子;各种原子相结合,组成各种分子;各种分子再组成有机化程度不等的聚合体,其中某一类构成了生物。生物又从低等级不断地向高等级进化:由微生物进化到原始植物,如海藻;继而进化到无脊椎动物,如水母、蠕虫;最终进化到脊椎动物。这些脊椎动物和其旁系中的某些无脊椎动物及植物一起,约于3亿年前开始成功地适应陆上生活。最早适应陆地生活的是两栖动物,随后是史前时期的大批爬行动物,接着是鸟类,最后则是哺乳类动物。哺乳类动物在生物界占据统治地位已达6000万年。
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认同这种说法:人类属于动物王国——更明确地说,属于灵长类这一目;和人类一起同属于灵长类的,还有树鼩、狐猴、眼镜猴、猴子及类人猿。好几个研究领域都为这一说法提供了大量证据。解剖学家发现,从总体来看人类与其他高级动物在骨骼、肌肉和器官构造方面有不少基本相似处。胚胎学家注意到,人类的胚胎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显示出某些低等生物的特征,如:胚胎一个月时有半圆形的鰓,胚胎两个月时出现发育不全的尾巴。人类学家指出,对人类化石的研究证明,人类是由普通的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其他科学家也发现了许多可表明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的联系的类似迹象,如:猿类血液的化学成分和人类的极其相似,猿类和人类身上有共同的寄生物,猿类和人类学习的方式也很相似。人类祖先的演变发生在有6-7次大冰期和5-6次间冰期的更新世时代。当时急剧的环境变化迫使所有的动物必须能不断地适应和再适应新的环境。能否适应6的关键不是取决于蛮力,也不取决于耐寒的能力,而是取决于智力的不断增长,取决于能否运用其智力使自已较好地适应环境的需要。当然,这也就是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居于无可争辩的首位的秘密。首先,人类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人类与长臂猿或北极熊不同:长臂猿双臂柔软细长,只适应森林生活;北极熊白色的毛皮很厚,只适应北极环境;而人类,决不是只适应一种环境。更准确地说,人类靠自己的大脑而不是自己的身体,能适应任何环境。人类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是从一系列人类的祖先即近似人形的原人进化而来的。原人中有一部分已能使用简单的石制工具和武器。最早出现的原人是更新世灵长类动物。一般认为,它们最早出现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草原上,距今约400多万年。这种灵长类动物的骨盆和腿与现代人极为相似,但其脑容量只有人类的三之一,几乎还不及现存的类人猿的脑容量大。因此,这种与人相像的两足动物(原人不再用四肢行走)的运动系统是与猿脑般的大脑结合在一起的。
对处于这种发展水平的灵长类来说,非洲大草原是很理想的环境。那里气候温和,即使缺衣少穿,也能很好地生活下去。而且,辽阔的大草原与茂密的森林和荒凉的沙漠不同,那里有水源,也有可供食用的动物。因此,尽管更新世灵长类动物的工具很简单,但它们依然能享用到丰盛的食物,其中包括蛋、蟹、龟、鸟、啮齿动物,还有小羚羊。小羚羊很容易捕猎到,因为它们一遇危险便伏在草丛中一动不动。更新世灵长类动物在非洲平原上漫游了200多万年,在此期间,这种类人动物中先后有好几个物种都经历了出现、兴旺、最后又消亡的过程。由于每年都有许多新发现,而相关的理论又必须随着这些新发现而作修正,所以,人类学家们尚不能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比如说,最近在爪哇出土的人类化石就对传统的“非洲起源”理论提出了挑战。“非洲起源”理论认为,最早的人类起源于非洲,然后从那里迁徙到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爪哇出土的化石古老得惊人,足以支持人类多地域起源论者的观点。人类多地域起源论者认为,早期的人类是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独自起源和进化的。无疑,在未来的岁月中,人们将会有更多的发现,所以,围绕人类起源问题,还会提出更多的新理论来解释新的化石发现。尽管不知道确切的年代和准确的地点,但却可以肯定,早在40000年以前,人类,或者说智人(具有思维能力的人),终于出现了。而最近的考古发掘则显示,人类的出现比这一时间还要早得多。从最宏观的视角来看,人类的出现是地球发展进程中的第二大转折点。第一大转折点是生命从无机物中脱胎而出。在第一大里程碑式的转折之后,所有的生物种类都通过适应其生存环境,以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方式进化。也就是说,生物的基因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一点在气候变化剧烈的更新世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这一进化过程发生了逆转。人类通过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的基因,而不再是改变自身的基因去适应环境。今天,随着人类关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不断增加,人类很快就能够既改变其所处的环境,又改变自己的基因,地球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也即将来临。人类,只有人类,能创造自己想要的环境,即今日所谓的文化。其原因在于,对于同此时此地的现实相分离的事物和概念,只有人类能予以想象或表示。只有人类会笑;只有人类知道自己会死去。也只有人类极想认识宇宙及其起源,极想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将来的处境。由于人类具备独特的、彻底变革环境的能力,所以人类不用经过生理上的突变便能很好地应对周围的环境。生活在北极离不开毛皮,生活在沙漠必须有水源,生活在水中要靠鳍;所有这些,通过人类创造的文化,也就是经过新的非生物学的途径,都能得到解决。具体地说,人类文化包括工具、衣服、装饰品、制度、语言、艺术形式、宗教信仰和习俗。所有这一切使人类能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相互间的关系。实际上,我们在接下来章节中所讲述的人类的故事就是我们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今时代所创造的一系列的文化的故事。当人类运用其超凡的大脑去改变其所处的环境以适应其基因,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任由环境改变生物的基因的时候,他就已经远远超出地球上的其他物种了。这也解释了为何人类当年在非洲大草原刚刚起源时毫不起眼,而今天竟成了地球上居统治地位的物种。但是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疑问:为什么人类现在显得不能控制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为什么人类日渐觉得自己创造的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适合居住?答案似乎在于基因进化与文化进化的根本差别。基因进化通过基因突变起作用。如果一个物种的基因突变符合自然选择的要求,它就会在生命史中短短几千年里成为地球上占统治地位的物种。其实这种进化模式也就是人类由更新世灵长类动物一直进化到智人所经由的道路。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文化进化通过引入新工具、新思想或新制度能够(并且已经)在几乎一夜之间就改变了整个社会。只要看看蒸汽机是如何在19世纪时改变了整个世界,看看内燃机在20世纪中是如何发挥其功用,再看看今天的核能和计算机又是如何使我们的环境大为变样,你就不难理解爱因斯坦为何要警告我们:人类现在面临的要么是新的“思维方式”,要么是“空前的灾难”。关键问题似乎在于,在技术变革和使之成为必需的社会变革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造成这个时间差的原因在于:技术变革能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所以很受欢迎,且很快便被采用;而社会变革则由于要求人类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整通常会让人感到受威逼和不舒服,因而也就易遭到抵制。这就解释了当今社会的一个悖论:虽然人类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变得越来越能依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得更适合于居住。简言之,人类作为一个种群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自身不断增长的知识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保持平衡。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看到,学会如何平衡知识和智慧正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以致正如爱因斯坦所警告的那样,人类作为一个种群的未来取决于这种平衡的结果。我们将会看到这一平衡问题已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并在今天由于我们的智慧无法赶上人类日益增长的知识而出现得更为频繁、更为急迫。请等待美术作文视频课程上线点上图观看 2020 学科作文学生优秀作品展—END—
1下图为淘宝链接 长按识别提供作文批改及在线课程服务
2 点下面文字观看相关服务
A课程
B批改服务
C学生作品集
2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观看免费课件
3 客服电话/微信 13911181361
欢迎加群学习或投稿优秀作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