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游记:走进军工小镇,捡拾时光带不走的故事

军工小镇,时光带不走的故事……
走进军工小镇,捡拾时光带不走的故事
文/翟慎晔01
军工小镇,时光带不走的故事
想去岱崮军工小镇,多是因为老公的缘故。上世纪60年代末,他随父母由济南到山里边的一个三线工厂生活了10年,对曾经的“三线”工厂旧址,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2019年7月13日,我们由淄博上博莱高速,后由济青南线沂源县城东下,直奔蒙阴县岱崮镇而去。岱崮镇,坐落于沂蒙山腹地,地处临沂、莱芜、淄博三市交界处,是蒙阴县最东北的一个偏远小镇。小镇四面环山,因其独特的“岱崮地貌”景观而盛名。
一踏入岱崮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散发着浓浓知青味和年代感的人民公社大食堂、民丰桥、向阳公社、田园公社字样的度假村,以及军工岁月的标志性景墙和毛主席塑像。走进军工小镇,捡拾光阴带不走的故事……
自这个山门进入岱崮地界,到镇上还有十几公里路程,翻越好几座山头。盘山路上,兜兜转转,抵达岱崮镇时,已是正午。人民公社食堂排队就餐的人特别多,大厅里尽是暑期来军工小镇拓展的孩子,也有来这接受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亲子团。餐厅服务人员要我们一个小时后再来,只好先到游客接待中心办理入住。没想到,食堂周边的度假村均已爆满,仅剩偏远的向阳公社还有一间客房。办理好入住手续,驾车来到 1970·田园公社西邻的向阳公社驻地。听接待中心的人说,向阳公社的客房是条件最好的,也是价格最贵的。反正就住一晚,价格问题自然不在考虑之内了。
客房走廊,油画、摄影大片,琳琅满目,彰显着岱崮镇的革命事迹、山中风景和人文风俗。 
客房还好,落地大窗,毗邻桃林,窗前一站,远山近景,尽收眼底。1
放下行李,稍稍休息一会,便到人民公社大食堂吃午饭。点了三菜一汤,饭菜置于桌上,大盆子大碗,量很足,就是味道一般般,不过食堂自个儿蒸的馒头还是挺好吃的。
下午,在无敌山景房美美地睡了一小觉,傍晚溜达着在小镇上转悠。有着时代印记的标着性景墙和组群式建筑,令人感慨!在这儿,时钟仿佛停止了摆动,一切都慢了下来,惬意的感觉,唯美了整个曾经……崮园前的留声机,播放着时光时光;“崮乡号”老式蒸汽火车,静静地停靠在原地;西边的落日,渐渐地沉到山后,曾经的三线军工,随着一个时代落幕……
夜晚,宿住在镇上的向阳公社,真真的无敌山景房。坐在窗前,可看星星,看月亮 ,看对过酒店燃放烟花……岱崮,沂蒙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南北岱崮保卫战”、“大崮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岱崮也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要军工基地。踏上这片红色土地,为风景也为心灵,开启一次朝圣之旅!
02
藏在山洞里的地貌博物馆
7月14日一早,在人民公社食堂用餐后,来到藏在山洞中的“岱崮地貌博物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民丰机械厂、工模具厂和山东省军工总医院等五家军工企业集中落户岱崮镇,一大批知识青年和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汇聚于此。

说到“三线”,有朋友或许没有听说过这个词。
何为三线?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出于国防战备需要,毛主席提出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就是将部分工厂由城市分散到大山深处,隐蔽性强,战时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所以,凡是三线厂,基本上都隐蔽在大山沟里。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
崮乡蒙阴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形地貌,成为当时的“三线”军工重地。
前段时间,在家看过一部纪录片《三线风云》,片中通过历史和现实的穿插,地理位置的跳跃,不同行业建设者的共同回忆,展示了“三线”军工50年的发展图景,表现了三线军工坚守大山间,勇于奉献的时代精神。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场青春无悔的奔赴……
遥想当年,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代感召下,有多少“三线”厂迁进了大山深处;又有多少人别离故土,告别亲人,走进三线大军行列。早年,我所住的粮机厂宿舍,多半都是“三线”人,他们从青岛随厂到博山源泉,在山里一待就是十几年。“三线人”把青春献给了三线,献给了需要保密的“数字厂”里。

民丰机械厂,仅是全国1200多家三线厂中的一个。上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民丰厂同其他三线厂一样,经历了改革合并重组,迁往临沂。几千号人的厂子,人去楼空。
通往地貌博物馆的路。当年,三线军工就是沿着这条路上班下班,生产车间都建在山洞里。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三线”军工早已成为历史。当年,被废弃了的一个个生产车间(山洞),沉寂了几年之后,有的又迎来了它的新生。岱崮地貌博物馆,就是利用当年原民丰机械厂遗留的山洞车间改建而成的,是国内首家洞穴式地质体验博物馆。在这里,从一些保留下来的物件中,依稀可以看到当时三线军工生活工作的一些场景;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岱崮地貌”,了解“三线”军工历史,对自己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听老公讲过,他小时候在三线厂时的那段岁月,三线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以致离开后好多年,还会时时想起那儿。对于日渐荒芜的一些三线老厂区旧址,父辈们早已不堪回首,而下一代的他们却总在怀念那个地方,只因那里有他们曾经快乐的童年!
回首之间,昨日已经远去。“不管他们今天身在何处,以何种形态生存与生活,都无法抹去自己身上“三线”的烙印。”
在岱崮地貌博物馆参观时,曾读到过这样一段话:“他们,是捍卫社会主义安全、响应祖国号召,不断付出的奉献者;他们,是为壮大国民经济实力,支援老区建设,不断奋斗的开拓者。他们,有一个共同响亮的名字——三线军工。在此,我们向为岱崮建设开山拓路的数千军工致敬!向支援沂蒙山区、建设“小三线”的数万工人致敬!向响应祖国号召、奔赴三线建设的数百万军工人致敬!
03
崮上草原,异域风光
7月14日午时,离开岱崮地貌博物馆,乘坐观光车来到崮上草原。崮上草原,位于梭子崮之上,以其宛若塞外的独特风光,演绎着“天苍苍、野茫茫”的异域美景!
站在崮顶远望,层峦叠嶂,视野开阔,周围群崮,尽收眼底。
所谓的“崮”,就是山顶有一个乳头状的山尖,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座大山,戴上了平顶的帽子一样。这些山的共同点是顶部呈圆形,四周峭壁陡立如斧劈刀削一般,很难爬得上去,当地百姓称其为“崮”。
“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后的地质研究中确认的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是中国独有的“崮乡”奇观,是宇宙洪荒在亿万年间地质演变中形成的独特的地貌景观。
据官方数据,沂蒙山区72崮,其中蒙阴县36座,而岱崮就有南北岱崮、大崮、龙须崮等18座之多,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第一崮乡”。
崮上草原,格桑花遍地。赶上山东综艺台《美好鑫生活》剧组在崮上人家录制节目,便跟着可劲地嘚瑟了一把。
岱崮地貌,钟灵毓秀、造化天工,不仅造就了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岱崮地貌,也为岱崮旅游业的发展造就了一处处绝美胜景。
往期回放
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藏行漫记一‖怀想路上的美好
藏行漫记二‖转角,遇见下一站美好
藏行漫记三‖遇见,在必经的路口
藏行漫记四‖走近雅江大峡谷 远望南迦巴瓦峰
藏行漫记五‖走近珠峰大本营,仰望世界第一峰
西行漫记六‖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
西行漫记七‖走进丹巴甲居藏寨
西行漫记八‖行走世界中心拉萨
西行漫记九‖归途拾零
西行漫记十‖归途如虹
采访手记:故事背后的感
让灵魂沾染文字的墨香
真正的人生,从五十岁开始
亲历改革开放40年:往事如昨不如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