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非物质文化名词解释 非物质文化名词解释汇总

非物质文化名词解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场所等。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设立的,是一种专有的保护方式。在国际上,联合国设有《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在我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保护体系。所以我国的非遗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

就目前统计,我国的非遗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均是空前的。

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目前已发布了四批,时间如下: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白蛇传传说、阿诗玛、苏州评弹、凤阳花鼓、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共518项。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高邮民歌、陕北民歌、梁山竹帘等共510项。

2011年6月10日,国务院发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其中包括:弥渡民歌、翼城琴书等共191项。

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发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98项,其中新入选151项,扩展项147项。其中包括:卢沟桥传说、鬼谷子传说等。

省级非遗包含了3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有334个市级非遗名录;县级有285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8年底,我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达41个,也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包括: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蒙古族《江格尔》、藏族《格萨尔》、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京剧、中医针灸、皮影戏、珠算、二十四节气、藏医药浴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意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梅花篆字)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什么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

一、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不同

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物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具有“非物质”性。“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是两种文化遗产最本质的区别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非物质性,可称为非物质或无形遗产,这是存在的基本特征之一。

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无论是不可移动的,还是可移动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财产,都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建造、创造、制作的,离开了物质材料,它们就不复存在。由其所具有的物质性,它们又是以一定的形态(形式、形状)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中。

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存在的领域不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人类的精神领域中,即存在于人们的口头传说和表述中,存在于传统工艺技能操作实践中。而物质文化遗产则存在于人们的物质世界中,即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前者是一种技能,后者则是一种物质的本身。

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不同

文化遗产有什么样的特性就有什么样的保护方法,这是它们各自的特性决定的。物质文化的生命已经终止在一个历史点上,而且凝固在一个物质外壳之中,因此是按一个历史物的特征来保护。一般采取考古发掘,整理归档、收藏修复、展示利用等。

将其既有的物质形态保存下来,使之永续存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活在生活中,存在于不同的介质之中,因此,是按一个现实物的特征来保护。一般采取传承、建立传承中心、建立传承人保障制度、教育等方法进行保护,并传承给下一代。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 ——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被老北京称为驴皮影戏。旧称「皮影戏」或「灯笼戏」,是一种用动物皮或纸板做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演出中,艺术家在白背景上操纵戏剧人物,以当地流行的曲调、打击乐和弦乐伴奏,唱出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故事。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农村地区,这种朴素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十分盛行,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九 —— 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刻花纹、装饰生活或与其他民间活动相配合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国各民族社会生活中融为一体,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续不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现出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体验、人生理想和审美趣味。其社会价值包括认识、启蒙、表达、抒情、娱乐、传播。中国剪纸在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八 —— 古琴

琴声是最古老,最纯真的传统乐器。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时把它叫做“秦”。也有其它名称,如“四通”、“姚秦”。虽然伏羲、神农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相当悠久。古琴艺术在2008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七 —— 算盘

它被称为中国第五次发明。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字计算方法,在中国古代,算盘是劳动人民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简易计算工具。徐岳的《书纪一》中首次出现了“算盘”这一术语。常言道:“算盘,四季控,经纬三分。”2013年被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

第六 ——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筑》是古代(或远古)建立的干支纪年的基础。古书上说,皇帝的家族开始做干部和树枝,来确定年龄。24节气指的是一个特殊的季节。北斗七星的旋转与季节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2016被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五 —— 中国针灸

针灸是一种术语。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针以一定角度刺入患者体内,通过人体特定部位的旋转、负重等针法进行刺激,达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

从普查的实际工作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以下16类:

①民族语言

②民间文学(口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长诗、谚语、谜语等

③民间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

④民间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舞蹈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等

⑤民间舞蹈,包括生活习俗舞蹈、岁时节令习俗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产习俗舞蹈

⑥戏曲,包括曲牌体制的戏曲剧种、板腔体制的戏曲剧种、曲牌板腔综合体制的戏曲剧种、少数民族的戏曲剧种、民间小戏剧种、摊及祭祀仪式的戏曲剧种、傀儡戏曲剧种

⑦曲艺,包括说书、唱曲、谐谑等

⑧民间杂技,包括杂技、魔术、马戏、乔妆戏、滑稽等

⑨民间手工技艺,包括工具和机械制作、农畜产品加工、烧造、织染缝纫、金属工艺、编织扎制、鬃漆、造纸、印刷和装帧等。

⑩生产商贸习俗,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狩猎、饲养和畜牧业、商贸、副业等

⑾消费习俗,包括服饰、饮食、居挂、交通等

⑿人生礼俗,包括妊娠、分娩、诞生、命名、满月、百日、周岁、成年礼、婚礼、寿诞礼、葬礼等

⒀岁时节令,包括汉族节日、少数民族节日等

⒁民间信仰,包括民问信仰、原始信仰、俗神信仰、祖先信仰、庙会、巫术与禁忌

⒂民间知识,包括医药卫生、物候天象、灾害、数理知识、测量、纪事、营造等

⒃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包括室内游戏、庭院游戏、智能游戏、助兴游戏、博弈游戏、赛力游戏、技巧竞赛、杂耍(艺)竞技等

为什么叫非物质文化?

当我们想要对一件事问为什么的时候。我们首先来看看在理论的概念上是怎么定义的。让我们看看非物质文化的定义:非物质文化是指那些非物质形态的,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东西,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如少林武术,文化习俗、中华刺绣等。我们可以看到,在定义出现了三个关键词:1:非物质形态 2: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3:精神文化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所以符合定义和公约规定中五条,都可以被称作非物质文化。比如我们国家的苗族古歌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是在苗族人们生活地方遍流传着一种以创世为主体内容的诗体神话,俗称“古歌”或“古歌古词”。民间口传(符合公约的第一条和我们定义里所说的三条)文学作品《苗族古歌》,是中国流传下来的唯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独立文字,因此,《苗族古苗族古歌(12张) 歌》的创作与传承只能靠历代人口口相传。古歌大多在民俗活动如“鼓社祭”、婚丧仪式、亲友聚会、民间节日中演唱。演唱者多为老年人、巫师、歌手等,通常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可以几天几夜地连续表演。值得敬佩的是,古歌中表现了苗族万物有灵、生命神圣、众生平等、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哲学思想。

从以上的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苗族古歌是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传承苗族人的精神文化。体现着苗族人的人文情怀以及苗族人与生活的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